7/1
N年前上軍訓課時,教官問台灣第一枚自製飛彈叫什麼名字
班上一片沉默…
突然有人回答:雄風飛彈
大家都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她,從此她的外號就叫雄風
小小回憶,今日雄三新聞有感。這是上軍訓課唯一記得的事…但,到底為什麼要上軍訓啊??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BOOK】時代的摺痕:特派員的祕密檔案
她是文筆絕佳,世界一流的特派員
可能也是舉世最獨特的特派員。--Michael Cornelius(德語作家、編輯)
她經歷一個輝煌的新聞時代。
她寫過許多重要且與台灣社會息息相關的國際新聞。
她走入國際現場,以台灣之名,向世界精英提問。
她去戰爭廢墟、革命廣場,走訪軍火工廠,捲入諜報般的新聞追查。
她和當代碩果僅存的哲學大師對談,與各國領袖喝下午茶……
她像臥底的情報員,什麼都涉獵,什麼都明白,什麼都參與。
她總是在路上,不是布萊梅便是巴黎,
不然便是大馬士革或巴西……
她去非洲,她去波羅的海或地中海,她去巴爾幹半島或無名小島。
她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特派員人生。
她是陳玉慧,擔任《聯合報》駐歐特派員二十多年,訪問過國際間無數重大事件與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有著○○七情報員般的敏捷及行動力與新聞記者的專業,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獨家新聞。如今,她回望台灣,這座幾乎沒有國際新聞的小島,因此她決定寫下這些年來的祕辛與觀察,帶我們重回現場,走進新聞裡。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BOOK】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大家都想做菜」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作者:莊祖宜
內容簡介
聽,台灣料理人說廚房的故事!
本書是作者從學院到廚房、不求學位只求美味的田野調查+心得分享。暢談在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習藝、在香港飯店餐廳實習及工作的甘苦見聞,以及對廚房百態、食材應用與當今飲食風潮的觀察心得。
1998年秋,作者第一次離家,辭去國中教職到紐約攻讀文化人類學。學院裡人人都有念不完的書與寫不完的報告,為了減壓,有人跑步,有人練瑜伽,有人喝啤酒,有人上教堂,但對作者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活動比洗菜切菜,淘米醃肉這樣熟能生巧的機械性動作更能安撫焦慮與紓解壓力。每天下課買菜做菜成為她留學生活的例行休閒。
婚後,伴隨丈夫學習的因緣,作者因著廚藝夢想的覺醒進入了劍橋廚藝學校研習專業廚師課程,自此從學院走進廚房,進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知識領域,追尋另一個夢想。
作者回憶以前每次跟人家說她是念人類學的,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好深奧哦!」口氣中夾雜著景仰、不解與同情。現在告訴人家他是個廚師,社交簡直無往不利──不管是哈佛學生,家庭主婦,乾洗店老闆還是水電工人,人人都表示高度興趣與善意,會做菜忽然變成一種很炫的技能!如果他們得知作者放棄博士學位追求廚藝,幾乎大家的反應都是「好極了!」在美國,作者求新求變與追逐夢想的勇氣似乎比堅忍不拔和光宗耀祖重要。
2006年9月,作者開始於網上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也算是作者的一卷網上田野筆記。作者回頭看一些早期的篇幅,驚訝自己當初揉個酥皮麵團也緊張兮兮,站幾個小時就喊累,才發現兩年下來自己不只廚藝精進,思考也越來越像個廚子,就是人類學家說的,已經 「土著化」了。這些筆記內容林林總總,有些談人物,有些談烹調技巧、食材特性,貫穿其間的主軸是作者從一個愛做菜的研究生變成餐廳裡專業廚師的學習過程、所思所感。在此集結成書與大家分享,希望讀者透過文字也能感受到動刀玩火、烹魚割肉的樂趣,下回上餐廳吃飯時或許能想像一下桌上的菜是怎樣一群人為你準備的。如果看了這些經驗能讓讀者們也想進廚房發揮一番,那就再好不過了。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日記】Vol.5 2016
5/4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Whose side are you on?
一群超級英雄打群架的爽片,議題很嚴肅,但探討的不夠深入。
支持Team Cap是因為他是Captain America,他有夠高的道德感與自律,如果Captain America和Iron Man的立場對換,我就會支持法治了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Whose side are you on?
一群超級英雄打群架的爽片,議題很嚴肅,但探討的不夠深入。
支持Team Cap是因為他是Captain America,他有夠高的道德感與自律,如果Captain America和Iron Man的立場對換,我就會支持法治了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