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BOOK】創意,從計畫開始

 

創意,從計畫開始:最重要卻沒有人會教你的工作計畫教科書
いちばん大切なのに誰も教えてくれない 段取りの教科書

內容簡介
創意總監工作術
水野學:負責熊本熊、茅乃舍、相鐵、Oisix、台灣7-ELEVEN等大型專案計畫

▌雖然每天都有許多工作同時進行,需要跟各式各樣的相關人士溝通,但我自己並不覺得有壓力,且工作大多進展順利,團隊也都運作良好。為何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呢?應該是我將「工作計畫」做得很確實吧。▌————水野學

工作計畫是取得好成果的入場券!

就像完全沒有做過蛋包飯的生手,一般不會有餘力去追求隱藏的味道或是鬆軟的蛋包,因為初學者必須先學會蛋包飯的作法。但對專業的廚師來說,做蛋包飯只是例行公事,說不定閉著眼睛都能做;也因為如此,才有餘力做出更美味的極品蛋包飯。
  • 透過例行公事化減少做決定的次數,可以讓自己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
  • 只有達到專家境界的人,才能事先準備並精益求精。
  • 不要以「厲害的事」為目標,穩健地執行工作計畫,就能從中產生餘裕,逐漸提升工作的品質。

工作計畫的精神藏在經驗細節中!

不論多好的想法,多棒的設計,如果沒有具體落實、在市面上推出就沒有意義。所以「徹底完成」非常重要。該做的事都沒有漏掉,現在的做法可以確實接近目標,且能依行事曆在預定的時間內一一執行。正因為有「工作計畫」,才能有始有終地徹底完成工作,拉大與許多人的差距。
  • 接到工作委託時,最初都是從懷疑開始的。
  • 不斷思考完成畫面的視覺印象,而且要可以清楚說明中間的過程。
  • 累積知識的準備越紮實,「工作計畫」的安排也會越順利。
  • 不要要求完美,只有某種程度的雛形就可以先提出來。
本書打破靈感、創意無法約束的想法,提供專案或創意工作者,為何需要建立工作計畫,以及計畫制定時所需要的方法。只要依照「決定核心概念→制定工作時程表→徹底完成約定工作」等主要步驟,就能完成高品質的專案成果,並保持工作節奏的餘裕。

制定工作計畫這樣開始
  • 找出前人成功的範例
  • 工作計畫從收集資料開始
  • 想像的力量可以取得好的工作成果
  • 把核心概念轉化成容易理解的說法

目錄
PROLOGUE  很重要卻找不到的「工作計畫教科書」

 CHAPTER 1 工作計畫從決定「目的地」開始  

1、想像專案的目標
  • 「工作是什麼?」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1、決定目的地(目標)
2、描繪前往目的地的地圖(工作計畫)
3、步行前往目的地(行動)
  • 質疑自己「這樣可以嗎?」「沒有更好的方法嗎?」
  • 想像可見又真實的計畫完成狀態
  • 當有一個目標(任務)時,先質疑這個這個目標是否合理,是否稍微修改、換個方式比較適合(例:吸引顧客去農場,農場不會週週去,公園會)
  • 該如何做到上一點?想像原目標的畫面,想像自己是客人的話會怎麼說
2、利用「視覺畫面」建立起對目標的共識
  • 先試著搜尋完成狀態畫面的照片或視覺影像
  • 經常聽人家說「要從概念開始思考」概念很容易確定時可以這麼做,若無法輕易確定時,還是先從「完成狀態的畫面」開始思考比較順
  • 談「設計該怎麼做」、「包裝該怎麼做」之前,確實掌「怎麼樣才算成功」並事先達成共識(例:東京巧克力工廠,東京最棒的伴手禮)
  • 不斷思考完成畫面的視覺印象,而且要可以清楚說明中間的過程,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3、將想像範圍擴大到一百年以後
  • 開始工作時可以將最終完成型態想像到何種程度,是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盡可能詳細,盡可能擴大想像的範圍
  • 如果不考慮目的,只是完全依照委託的要求,並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即使在組織中,最好也能養成習慣,隨時思考「這個指示真的有必要嗎?是最好的嗎?其他方法會不會更容易達成目的呢?」
  • 要想像到案子結束「之後」會產生什麼影響
  • 想像商品或專案的「壽命」
  • 例:相模鐵道品牌再造計畫,這是個壽命很長的計畫,基本想法為 
1、要極力避免因時代變遷可能造成的優勢改變 
2、創造出一百年後仍然一樣好的東西
  • 提到設計,新奇罕見或有趣的做法,因為較「符合期待」,通常比較容易被接受。不過一旦以一百年為跨度進行想像,「新奇罕見的東西很容易令人厭煩」的答案就會清楚地出現在眼前
  • 在針對商品或計畫進行想像的時候,不是隨便喊喊就能擴大範圍。首先要找出前人成功的範例,只要加以比較,就會找到該做的事或該走的路
4、將「目標對象」的解析度提升到極致
  • 你的目標對象(受眾)正在讀什麼雜誌呢?在會議中會被問到「這個產品的受眾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的重點不是受眾是誰,而是如何找出受眾
  • 「受眾是年輕女性」這樣的結論太籠統又缺乏想像力,為了非常精準鎖定目標對象,我會竭盡所有想像力進行拼貼剪輯,創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 對業界不熟悉的人,反而較容易看出實際的狀況
  • 只要「由上而下」思考,工作計畫自然而然就能決定(知道目的地,遇到叉路時就知道該怎麼走)

 CHAPTER 2  為了做出最棒的工作計畫,先畫出「前往目的地的地圖」  

1、所有的工作都是「例行公事」
  • 不擅長安排工作計畫的人,或是根本不安排工作計畫的人,很容易會陷入「每天不斷遭遇新事物」的狀態。創意總監的工作看似一直在做新的事情,但對我而言,即使內容不同,工作依然全部一樣
  • 首先,任何工作都有「結案期限」,還有從開始到最後的任務基本上也都一樣,需要考慮的事情也一樣,需要做的事情也一樣,全部都是例行公事。不同的地方在於「仔細思考之後產生的創意」或「執行成果與完成後的製作物」,可是進行步驟全都一樣
  • 各種工作即使細節或對象不同,大致流程也都是同樣的「例行公事」
  • 「主管亂入」這是預料中的事,事先掌握可能的模式也是工作計畫的一部分
2、當成「例行公事」才會產生餘裕,提升工作的品質
  • 以自己工作模式為基礎安排的工作計畫,基本上都能順利進行,重點在於模式的數量要盡可能簡精
  • 「把創意相關工作當成例行公事好像不太適合」有人抱持這樣的意見但我卻認為剛好相反。增加例行公事可讓基本的工作順利進行,讓後續的工作有更多時間提升品質。只有達到專家境界的人,才能事先準備並精益求精
  • 減少選項。例:星期一處理A公司的事,星期二處理B公司,星期三早上8點開會…等行程固定明瞭,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
  • 不要想著要做厲害的事。一旦野心勃勃以這種「厲害的事」為目標,很容易就會認為工作計畫沒有價值,靈感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以「厲害的事」為目標,很容易使力量分散
  • 若受自身野心影響,訂下錯誤目標,像是「要做出市場上沒見過的新產品」不但會忽略細節,也不能正確掌握現狀,更可能一開始就用掉了所有力氣,導致無法持續到最後,殊不知中間的執行過程才是最需要力氣的地方
  • 當做到可以像處理例行公事般依序完成的時候,就能從中產生餘裕,逐漸提升工作的品質
  • 「厲害的事」不是目標,而是在達成目標後隨之而來的事物
3、核心概念是專案計畫的「警察」
  • 團隊行動的時候,必須能共享「要做什麼」的資訊。有共同的目的地,朝著同樣的方向前進非常重要。如果有「目的地用一句話就能表達的說法」,即使途中迷路也能返回原點
  • 不僅要「決定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還要「不斷地回到核心概念」
4、首先以「學習」作為一切的開始
  • 在工作計畫中,「準備」占了九成
  • 品味是知識的累積,工作計畫和品味很像,累積知識的準備越紮實,工作計畫的安排也會越順利
  • 除了自己調查,訪問各式各樣的人也是情報收集的必要過程
  • 讓純粹的好奇心變成一種武器。對調查對象感到有興趣的態度有無,會讓可以學到的知識量產生變化
  • 先將不必要的部分去除,掌握全體樣貌之後,再慢慢鑽研細節。過於執著細節也可能有偏離目的的危險(就像朱銘的雕刻)
  • 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要做什麼」同樣重要

 CHAPTER 3  利用最短的距離前往目的地──談時間與效率  

1、時間是凌駕一切的「王者」
  • 「遵守時間規定」比「想做出好東西」更重要
  • 「為了做出好東西缺乏效率也沒辦法」、「要做出好東西就得花多時間」等都是偏見,因為「能迅速做出好東西才是最正確的」,高效率完成好工作並非不可能,應該以之為目標。遵守契約
2、「結案期限就是結束」
  • 結案期限需有明確的時間、日期,避免「盡快」、「今天之內」的說法
3、先準備好可以裝入工作的「時間盒」
  • 先規畫自己的可作業時間,三天、一週、三個月、一年…等,再看新工作所需時間是否能安排進自己的時間盒裡(這裡說的是對時間預估與安排的能力)
4、不要去想「痛苦的工作或快樂的工作」
  • 不管工作難易度,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是時間
5、為了讓時間表沒有漏洞
  • 不要訂的太完美,需預留緩衝時間 
  • 工作計畫最好三小時左右就要重新確認調整,或工作告一段落時調整計畫,一天最少三次
  • 制作工作計畫表
1、將該做的事全部排出來
2、確認結案期限和浮動的結案期限
3、針對「該做的事」清單設定需要的時間
4、將「該做的事」清單裝入時間盒中

 CHAPTER 4  建立工作計畫是為了在大腦內「創造空白」  

1、工作計畫很重要的真正理由
  • 可以讓工作快速進行的祕訣,就是「不要把想法放在自己的腦中」(馬上、直接處理),有三種方法
1、寫在紙上:把該做的事寫下來,不要記在腦中
2、輸入手機:想要「之後再讀」的報導或點子,可以寫成E-mail的草稿或用line傳給自己(備忘錄)
3、分給其他人:負責人將工作指派給其他人
  • 如果一直忙個不停,腦中亂成一團,基本上是無法產生好點子的。之所以要做好萬全準備,安排好各種工作計畫,全都是為了要能夠製造「空白」
  • 要如何做到讓腦中空的狀態?答案是先收集好可能需要的材料,做好各種準備
2、盡可能不要自己抱著「球」
  • 將手上的事情盡速處理或是交給別人
  • 為了要很快地把球傳出去,利用瑣碎時間集中精神把工作做完。不要要求完美,只要有雛形就可以先提出來
  • 「多工處理」並不是「同時處理多個工作」的意思,而是「專注在一件工作,然後再轉向其他工作」
3、為了讓生產力最大化的討論
  • 提出好點子時,「當場」(開會時)提出是重點,不要回去再想(在會議中不斷腦力激盪,所以事前做好準備收集資料是很重要的)
  • 我幾乎所有工作都當場處理掉,迅速回覆訊息

 CHAPTER 5  前往目的地的團隊行動  

1、建立超越「團隊」的「朋友關係」
  • 藉由建立一個關係,就能提升工作效率
  • 有種關係,是必須完全放開自己,透過充滿人味且實際接觸的溝通才能建立的
2、為了讓團隊全體朝向同樣的方向
  • 我認為工作的全部,說白了就是約定了什麼,並朝著這個約定前進
  • 透過「共享」提升工作精準度
3、透過真誠的溝通讓團隊更融洽
  • 實話實說,做不到就說做不到
4、工作計畫順利進行的主管需要再多做的事
  • 下達指令時要標注「所需時間」(完成時間)
  • 透過「討論」提升工作的效率
  • 當討論結果是A客戶想用B,這時該怎麼做?我絕不會完全照客戶說的做。首先,必須找出明確的理由,合理說明為什麼「不是B而是B比較好。這個「將自己想的事情全部出來」的過首,絕對不容許逃避。好好思考為何這樣想,且為了將想法轉化成言語,最好平常多加訓練累積經驗
  • 比起「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東西」,應該去思考「哪一個才是正確解答」 

 Epilogue  
  • A案和B案要選哪一個?這種時候我會盡量發揮想像力
「這裡選A的話十年後會變成這樣…」
「選B的話大家該會有這種反應…」
「說不定A和B都不該選…」

心得
看了上一本書(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後必需要實踐,所以第一次閱讀限時十分鐘,發現在這十分鐘,腦中的靈活度不一樣,有動起來的感覺,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閱讀重點並在腦中畫出這本書的框架。但之後就沒有照他的方法了,我沒有必需在短時間大量閱讀的壓力

看這本書的書名以為在說 “創意”,其實創意根本不是這本書要說的東西,這本書在說「工作計畫」的重要,創意是前面很多部份累積而成的結果。用這個書名應該只是想要和「品味,從知識開始」假裝是一系列的書

最近在裝潢,對於書本的內容很有共鳴。因為欣賞的風格太多,初期很痛苦,不知該如何取捨,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太雜亂,當選定方向後,一切變的明朗,最喜歡的不再是我的首選,最適合的才是。看著排程、完工日,安排著下一步該做什麼,哪些東西該下單了,何時該進場,有時店家出包搞錯送貨時間,能讓他先送嗎?會不會影響之後的工程。發現現場有問題時,要如何溝通,太多該注意的事項了。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當初腦中的構想接近成形,蠻開心的

筆記:茅乃舍的湯包,下次買來試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