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BOOK】躍競思維

躍競思維:一切都會被快速模仿的世界,創造持續成功的關鍵
LEAP: How to Thrive in a World Where Everything Can Be Copied
作者: 俞昊  Howard Yu

內容簡介
在知識快速被商品化的浪潮下,唯有跳躍轉競,才不怕被取代。
這本書解答了企業根本的提問:適者生存的未來,該如何轉型前進

創新被抄襲、流程迭代更新,
人才、資訊、資金,都能在短時間位移,
智財、定位、品牌、規模,都擋不住競爭。
擁有不斷跳往新知識領域的眼光與能力,才能保持領先。
剖析百年八個產業興衰歷程,看見創造優勢的新路徑!

本書作者俞昊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教授,獲選全球40位40歲以下頂尖商學院教授,更被Thinkers50評選為「最可能型塑組織管理與領導未來」的三十位管理思想家。他梳理歐美日從製藥、汽車、消費者產品等幾大關鍵產業中龍頭企業的更迭,整理出企業創造持續成功的策略關鍵:

轉換核心知識,抓準時機跳躍
瑞士製藥大廠與寶僑能屹立百年,都是因為懂得改變組織的核心知識。任何優勢都有保鮮期,一定要在被後進者淹沒前,跳到下一個新領域。

把新技術當成跳躍支點,永遠領先一步
微信與五角大廈都用群眾外包解決難題,日本Recruit靠數據與平台將服務最大化。每個時代都有影響所有產業的顛覆性技術,贏家必須找出下個十年最重要的力量,搶先打造新能力。

領導者的深潛執行力決定組織能跳多遠
蘋果、亞馬遜、華碩、本田能突圍領先的關鍵,就在領導者如何從上而下力排障礙,確保策略化為具體行動,帶動整個組織朝對的方向跳。

優勢無法永久持續,卻可以被不斷開創。學會躍競,就能擁有明天。

目錄
各界推薦

台灣版序  未來的競爭,將會很不一樣
前言      永續優勢不可能?
  • 維持長期優勢的唯一方法就是「跳躍」(Leap):先進者必須在不同的知識領域間移動應用與創造新的知識,打造產品與服務。
  • 原則一:了解公司的基礎知識與走向
  • 原則二:進入或培養新知識領域
競爭優勢最重要的關鍵是新知的整合,及時開拓出新市場與新事業。唯有靠著一路開創新局,而不是反覆改良原有的產品,先進者才有辦法不被模仿者趕上。
  • 原則三:利用重大的顛覆性轉變
所有的贏家都必須善用身旁發生的重大顛覆,跳往正確方向。
  • 原則四:利用實驗收集證據
  • 原則五:「深潛」執行法
策略與執行缺一不可。公司最高階的主管有時會親自在關鍵時刻插手,施力解決特定障礙,我稱執行長這樣的行為是親自「深潛」(deep dive)

第一部 知識會成熟,取代是必然  

第1章 知識商品化的宿命
百年工藝的史坦威,不敵山葉的自動化逆襲
知識漏斗。(天下雜誌提供)
  • 知識漏斗Knowledge funnel(一直覺得這個名稱和圖有點違反直覺,漏斗不是由上而下,呈現倒三角形嗎)
  • 舉世無雙的工藝靠的是人類直覺與專家的判斷力。所有的新興產業都得靠這兩件事,因為知識在最初的時候,尚未被寫成書面規則,只掌握在一小群頂尖專家手上。但接著會逐漸累積成後人可參考的記錄
  • 山葉:先搶下低階區,改良商品,自動化
  • 史坦威衰敗的主因是缺乏遠見,執著於工藝技術,無視科技進展與自動化
  • 想在知識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勝過對手,每個階段需要相當不同的組織能力,而且不是能力高低的問題,而是能力種類的問題。如果沒人看守,後進者永遠會把先進者擠出市場
  • 你站的位置會影響你看到的東西(重財報、年終獎金還是未來。領先者想守住不敢創新還,競爭者勇往直前)

第2章 轉換核心知識

瑞士製藥業與辛辛那提肥皂商的三階段轉型跳
  • 先進者唯有像製藥業一樣不斷跟上知識的腳步,從一個領域轉換到另一個,才有辦法搶占先機,享有先進者的競爭優勢。(寶僑從機械工程跳至消費者心理學,巴塞爾的藥廠從有機化學跳至微生物學)

第3章 躍競的時機

諾華以應變型決策擴張全球,寶僑靠自我吞噬穩坐產業龍頭
  • 如果肥皂事業註定被摧毀,最好由寶僑親自動手
  • 寶僑當初要是只依靠單一領域,死守著最初的象牙肥皂,頂多能成為一項商品化產品的低成本供應商,拼命靠削價和新進者競爭,不會是今日家喻戶曉的全球領導者

第一部重點整理

  • 長期競爭優勢是可能的。管理者必須自問,哪種知識領域對公司最重要。你的事業核心知識是什麼?那個知識有多成熟?普及程度如何?
  • 仔細聆聽正確訊號需要耐性與紀律。抓住時機的意思,不一定是要第一個行動,而是當第一個做對的人。這點要有勇氣與決心才能做得到
  • 成功跳躍的方法,就是同時掌握兩種看似相反的能力:要有懂得等待的紀律,也要有敢衝的決心

第二部 三大槓桿點重寫競爭  

第4章 力用連結力與群眾智慧
微信外包做出殺手應用,五角大廈開放全民破解技術難題
  • 他需要以圖像化的方式行銷自己的書,要有活潑的視覺呈現,輔以線上內容,以打破傳統的方式包裝,才有辦法殺出重圍
  • 問題不在於解決方案本身不夠聰明,而是問題存在的環境使解決方案無法施展(環境或是硬體發展太慢)
  • 除了提出挑戰,背後還要有各種配套措施
  • 破解題目前,好先弄清楚三個問題
1、為什麼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讓群眾知道為什麼自己該出手相助。維基百科一毛錢都沒提供,但提供使命感(像是最近的口罩即時地圖)
2、好點子長什麼樣子:先定義客觀條件,例如執行時間可行性,協助群眾提出與辨認真正可採取行動的點子
3、這個問題需要拆解嗎:讓參與者知道有哪些限制,更好的做法是把限制內建在協作工具中,降低進入門檻

第5章 人工智慧的機會

Recruit集團靠數據與平台將服務最大化
  • 在機器人與大數據的牛代,有什麼人類專長永遠不會被取代?

第6章 人類互動無可取代

紐約公宅計畫、奇異改造MRI,都靠人類洞察力與同理心
  • 小朋友的探險系列MRI掃瞄
  • 大型組織若要順利擴大規模,它們會想辦法讓一千人一次前進一尺,而不是讓一個人前進千尺(1個人走的遠, 1群人走的久)
  • 人工智慧和過去許多技術一樣,事實上是一種強化技術(augmentation technology)(電話)
  • 解決無家可歸問題的關鍵障礙,通常不是因為缺乏資源,而是因為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行動力量於分散

第二部重點整理

  • 「深潛」不同於事必躬親的微管理,而是仰賴知識的力量,不是職位帶來的權力

第三部 未來競爭  

第7章 領導者的深潛執行力
  • 精實創業法(lean startup methodology):艾瑞克萊斯(Eric Ries)提出,意思是組織盡量抓住機會學習,蒐集市場洞見,以最少的資源讓新技術商業化。創新者會碰上的最大風險,就是在市場風向已經轉變後,還在埋頭閉門造車,最後倉庫堆滿沒人要的產品
華碩、蘋果、本田、亞馬遜突破重圍的領導學

結語  在任何產業,都能躍競
  • 我們如何找到下一個新前線?下一次是哪個鄰域的競賽規則會被重寫?答案就在這三個槓桿點:無處不在的連結、銳不可擋的智慧機器(人類直覺的自動化)、人類正在改變的工作角色(透過增加創意,融合人工智慧與人類專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