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BOOK】如何改變一個人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The Catalyst: How to Change Anyone’s Mind

作者:Jonah Berger

內容簡介
遇到反彈,99%的人會推得更用力。
最高明的說服,不是使勁猛推,而是移除改變的障礙,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然而,人類天生內建 5個引發反彈的大魔王:反抗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佐證。遭遇這些反擊,99%人的反應是推得更用力,以為只要堅持,終會皇天不負苦心人,但這麼做往往只會啟動對方心中的那個叛逆青少年,開始為了反對而反對。

用錯方法,不僅會引起反彈、達不到效果,更糟的是會傷害彼此的關係。

▌讓對方參與改變,他會更有動力讓改變成真 ▌

有史以來成效最佳的青少年吸菸防治運動,並沒有大力鼓吹別抽菸。

警告標語就像用蠻力推動改變,只會招致反效果。勸人別喝酒,反而讓大學生豪飲;倡導抽菸有害健康,反而讓人更躍躍欲試。

這項吸菸防治運動只揭露業者如何透過媒體讓抽菸看起來很酷,公司內部更奉行著「今日的青少年,明日的顧客」宗旨,接著便讓吸菸者主導會議,決定自己要怎麼做。結果,青少年吸菸率在兩年內減半。

這,便是書中推動改變的方法之一:為對方留下決定的空間。

▌16個避開反彈的改變方法,讓對方從抗拒到開始說服自己 ▌

.揭露不改變的成本
研究證實,除非改變帶來的效益比不改變大上兩倍之多,否則大部分的人都寧可按兵不動。但著眼於效益之際往往忽略了不改變也有成本。
保守型的投資人不管理專如何解釋股市的投報率比較高,還是傾向於把錢存銀行,因為就算利息再少,每年的結餘還是會增加。理專改為每月定期告訴這名投資人,他因為沒有考慮通膨迄今累計虧損多少錢,因此成功賺到業績。
在英國脫歐公投中,脫歐派的關鍵訴求「我們每週給歐盟三.五億英鎊,這筆錢不如給自己的健保局」,也旨在揭露不改變的成本。

.提供選單
與其叫小孩吃掉花椰菜,不如問他:你想先吃雞肉,還是花椰菜?
與其問員工開什麼條件,不如問他要薪水高3000元,還是多三天的假?
提供選單可以讓對方在過程中握有選擇權,滿足他們的談判需求,同時達成自己的目的,就像聰明的廣告公司給客戶的提案絕對不會只有一個。

.找出共通點
加州LGBT團體在同婚立法闖關失敗後,發現同理心策略的效果有限,就像一個母胎優等生難以體會成績差的挫折感,於是改從對方的立場出發,找出縮短彼此距離的共通點。
退伍老兵因創傷症候群求職屢遭歧視,可以類比LGBT族群面對的不公平。恐同者對失能老婆無微不至的照護;可以類比LGBT族群對伴侶的情感。

.破釜沉舟
當人們對於舊事物的慣性過於強大,有時就必須採取較為極端的手段。
就像公司的電腦系統升級,不管新系統有多好用,總是會有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抗拒更新。此時,IT人員的最後通牒就是必要手段:我們很樂意協助各位更新系統,但之後將不再協助各位處理舊系統的問題。
許多廠商每隔一段合理的時間,便不再生產舊產品的零件,也是採取同樣的原理促使消費者改買新產品。

目錄
第1章 抗拒心理
  • 為減少抗拒心理,為對方留下決定空間,不直接下達命令,也不完全靜觀其變,四種關鍵的方法包括
1、提供選單
-試圖說服人們做某件事,他們會花一堆時間唱反調,想出各種那樣做不好的理由,或是為什麼做別的會更好:滿腦子都是不想做別人提議的事。 
-只有一個建議時,人們會思考那個建議哪裡有問題;有數個建議時,他們會開始想哪一個比較好。從尋找提案的漏洞,變成思考哪個對自己最有利。
(只有一個選項時,只能接受或不接受,當有二個以上的選預時,有了選擇權,不是被迫接受)

2、循循善誘
-替他人留下決定空間的另一種方式是發問,而不直接發表定論
-發問可以帶來兩種效果:提問可以轉換聽眾扮演的角色,不再忙著反駁,而是想找出答案。第二種效果是發問可以促成接受
-太直接或太強勢會讓對方開啟防禦模式,造成反效果
-去找會受到計畫影響的人,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參與規劃過程

3、突顯差距
-指出對方言行不一之處(雙標)
-換個角度以第三人的立場看事,較能看清事情的樣貌,果斷做出決定

4、從理解著手

  • 人們要是感到別人在逼迫或試圖說服自己,通常會反抗並堅持己見。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別再努力說服對方,要鼓勵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第2章 敝帚自珍效應
  • ㄅㄧˋ ㄓㄡˇ ㄗˋ ㄓㄣ,敝:破的,壞的,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的,仍然非常珍視
  • 如何才能減輕敝帚自珍效應?
1、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
-改變有風險,不改變也有風險,維持現況其實並不安全,也並非毫無成本,依舊要付出代價,時間久了就會看到
-比起強調「新」比「舊」優秀多少,改強調不採取行動將使人們損失多少東西
-由於損失規避現象,失去帶來的陰影,大過獲得帶來的快樂。當人自明白會失去什麼,就比較不可能堅守現況

2、破釜沉舟
-「行動」或「不行動」的選項通常是不行動獲勝,慣性占上風。這也是為什麼偶爾需要將「不行動」的選項從檯面上移除,或至少不再給予資助(讓不行動的成本增加,例如:不更新電腦,之後有問題自行處理)
  • 需要改變時,除了要讓人們對新事物感到放心,還要協助他們放掉舊東西,減輕敝帚自珍效應

第3章 距離
  • 減少距離(說服別人,拉近光譜上的距離)的方法有三種
1、找出有爭取空間的中間派
-與其試著讓所有人都相信新產品有多棒,不如找出原本就需要那項產品的人 

2、從「小忙」問起
-你說破了嘴,還是改變不了某個人的心意,不如先請對方幫個小忙
-循序漸進

3、改變場上位置,找出共通點
-要想像他人的生活其實很難,尤其如果種族、性別或性向不一樣的話,不如找出人生中可以類比的經歷。與其請對方想像自己是跨性別者,不如請他用對失能妻子的愛來理解跨性別者對伴侶的感受
-深度遊說不從引發爭議的議題談起,而是找出彼此之間距離較近的面向:雙方都同意、一個沒有分歧的點,不是抽象辯論,不講我認為你該如何看事情


第4章 不確定性
  • 如何才能減少試用障礙,降低不確定性?四種關鍵方法為
1、運用「免費增值」(freemium)
-「免費增值」(freemium)是二個英文字拼在一起「免費」(free)+增值(premium)先提供免費服務,若客戶體驗滿意,可付費升級

2、降低前期成本
-「免費增值」適用數位商品與服務,若是一般商品,可先替客戶消除購買障礙,例如免運或是退貨服務、快閃店(讓客戶可以實際體驗、接觸商品)

3、讓人們有機會認識你
-與其他公司合作、提供試用,主動尋找機會讓更多人使用自己的產品

4、後悔也沒關係
-退貨服務
  • 利用慣性優勢
-試用產品後,問題從要不要付5美元看雜誌變成要不要付5美元繼續看,避免放棄使用
-提供更長的退貨期,實際上會讓人更不可能退貨,因為已經有感情了

第5章 佐證
  • 尋找佐證時,尤其需要考慮
1、Who:哪些證據提供者的影響力最大

2、When:一段時間內提出佐證的時機為何

3、How:試著大規模改變民眾的看法時,如何分配稀缺資源才是最佳的方式


心得
書雖然厚,但大多是舉例或說故事來說明該章節要說的重點,但第五章我一直捉不到重點就是了😅

改變不能來硬的,硬碰硬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只會把對方推的更遠。幫對方掃除障礙,提問讓對方自己思考,才能有效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