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BOOK】你都沒在聽👂

你都沒在聽
You’re Not Listening: What You’re Missing and Why it Matters
作者:凱特‧墨菲 Kate Murphy

內容簡介
聆聽才是溝通的王道
但為什麼我們失去了聆聽的能力?

在工作場合上,主導對話才能出頭。
在社群媒體上,敘述力決定個人魅力。
交際應酬時,人人都在搶話說。政治人物也一樣。
我們從不好好聽人說話。
也沒人好好聽我們說話。

真正的聆聽表現在你如何回應──
你是否正確理解對方的發言?
你是否明白對方的情緒?
{ 獻給曾經被誤解,以及覺得被誤解的人 }

目錄
前言
 
1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 以前的人會坐在門廊下或營火邊聽彼此說話,現代人不是太忙,就是一心多用,沒時間深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 人之所以寂寞,就是因為不被傾聽

2 契合的感覺──傾聽的神經科學  
  • 傾聽時,如果你真正「抓到」對方想表達的,你跟對方的腦波就會頻率一致(理解、同理他人感受)
  • 傾聽,是有一個人願意跟你一同感受。當一個人對你是誰、你在做什麼感興趣,那就是傾聽。生活中最寂寞孤立的時刻,往往不是受到創傷和打擊,而是理應得到卻沒有得到回饋。當你不用心傾聽或覺得別人沒有用心傾聽你的時候,也就錯失了跟人連結的機會

3 跟幼兒學習──因為好奇而聽  
  • 傾聽最需要的莫過於好奇心
  • 只要問對問題,每個人都很有趣。如果對方沉悶又無趣,問題其實出在你身上。如果你不專心聽是因為覺得對方很無聊,不值得你浪費時間,那麼造成這種結果的其實是你自己
  • 人類通常不喜歡不確定感,然而不確定感和做帶有風險(刺激)的事時,你的感官會變得特別敏銳,注意到更多細節
  • 質問用在恐怖分子身上都沒效,在社交場合上又怎麼會有效

4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用偏見把耳朵塞住  

5 人為什麼寧可跟狗說話──充耳不聞  
  • 如果不停下來聽人說話,就會錯失很多機會。對話結束時,問問自己:我從那個人身上學到什麼?那人今天最煩惱的事是什麼?那人對我們的談話有什麼感覺?如果回答不了這幾個問題,你或許需要加強傾聽的能力
  • 如果你覺得沒有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就侷限了自己成長、學習、連結和改變的能力
  
6 說話如龜,思考如兔──說與想的落差  
  • 常備錦囊妙語可能不是跟人產生連結的最好方式。根據自體心理學(self-psychology)的原則,說錯話創造了修補的機會,反而能強化你跟他人的聯繫
  • 修補過的裂縫是關係本身的結構,而非補靪
  • 擔心接下來要說什麼反而對你有害。若能敞開心扉傾聽,回應會更好,連結更強,你也會更自在(說話時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包含語言表達和肢體語言,而不是在想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麼)
(這章的標題和內容好像不太相符,找不到原文的標題)

7 為什麼感覺像是被追殺──傾聽對立意見的時候  
  • 聽人說話要隨時留意自己的內在姿態或態度。內在姿態應該是好奇的姿態。應該是為了好奇而發問,而不是為了證明某個論點、設下陷阱、改變別人的想法,或是害對方出糗
  • 聽到不同立場的言論時,更有建設性的作法是傾聽對方,瞭解對方邏輯。唯有願意讓自己的信念遭受挑戰,我們的信念才會更加堅定。自信的人不會被不同的意見激怒
  • 真正有效的反對,要先充分瞭解對方的觀點,以及這樣的觀點是如何發展出來。唯有傾聽,才能在瞭解之後做出回應
  • 與人起爭執時,如果保持開放的心,願意接受自己錯了或至少不完全對的可能,你從對話中得到的收獲就會多很多
  • 濟慈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具備「否定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心理學稱否定能力為「認知複雜度」(cognitive complexity)對各方意見保持開放,進而更善於與人交流並提出新的想法(看中文「否定能力」腦中想的字面上的意義和他實際意思不一樣,我覺得他的意思是換個角度思考對方提出的觀點,而不是直接否定對方觀點)

8 大數據時代該怎麼聽──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 Naomi Henderson,《主持大師的訣竅》(Secrets of a Master Moderator)
  • 她問的問題不會扼殺受訪者想說的話(例:你晚上購物是因為白天沒時間嗎)(不是yes no question,是讓對方可以發揮的),也不會直接問「為什麼」晚上購物,而是把問題轉化為一種邀請「告訴我你上一次十一點過後去購物的情景」
  • 要理解人的感受、習慣和動機,需要「大量的傾聽」,不能只靠統計數字(問卷)
  • 傾聽最難的是忍住偷渡自身觀點的衝動
  • 傾聽的祕訣就是:重點不在我身上

9 跟即興劇場學習傾聽──團隊成功的關鍵  
  • 最有生產力的團隊是成員發言比例大致相同的團隊
  • 去即興表演劇團上課,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當接力說故事時,沒有專心聽前一個人說,或是想出風頭而編出太愚蠢、無厘頭的內容會害下一個人很難接下去。對於這種人,請捨棄「這傢伙是混蛋,只想到自己」的想法,轉念想「天啊,這個人真的很希望被注意」追根究柢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 急著炫耀自己的人,反而看不到別人能做什麼(模仿遊戲中把腳抬到頭上的瑜伽人)

10 第三隻耳朵──主持人、總統和騙子的共同點  
  • 騙子和詐欺犯多半也是傾聽高手。他們從微妙的非語言線索和隨口評論隱含的深沉意義中,找出你最害怕或渴望的東西。一旦找到,他們就知道如何玩弄你
  • 這並不是說騙子天生就比受害者擅長傾聽,能識破人的弱點。差別在於,騙子是更熟練、動機更強烈的聽眾,因為他們深知認真聽就有收獲。有強烈動機的人通常認知較準確。受騙者剛好相反,騙子的花言巧言在那個當下實在太過誘人,他們也就失去認真聽的動機
  • 好聽眾更善於說謊和識破謊言
  • 當對方說謊時,當下會覺得怪怪的,但大多時候沒有喊停重複確認
  • 我們可以將誤解視為一個機會,鼓勵、甚至刺激我們更仔細傾聽、更深入探索

11 腦中的聲音──傾聽自己與逃避自己  
  • 在生命過程中聽愈多人說話,你在腦中辯論某個題目時就能考慮到更多面向,也能想出更多解決方法
  • 小孩若缺少聽人說話的機會,內在對話的發展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受限
  • 費曼:試圖把腦中的觀點加以整理並相互比較,我們就是在一點點理解並欣賞自己是誰和立足的地方

12 支持型vs.轉移型──兩種不同形態的回應  
  • 邱吉爾母親Jennie Jerome:坐在格萊斯頓旁邊吃完晚餐後,我覺得他是全英國最聰明的男人。但是坐在迪斯雷利旁邊,走出飯廳時,我覺得自己是全英國最聰明的女人
  • 支持型回應support response:順著對方的話題回應
  • 轉移型回應shift response: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過度自戀
  • 例: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講烏龜的精彩記錄片
轉移型回應:我不怎麼喜歡記錄片,我比較喜歡動作片
支持型回應:烏龜?你怎麼會看那種片?你喜歡烏龜嗎?
  • 問題再糟,都不會比不問問題更糟
  • 書《恰到好處的安慰》(改天借來看)
  • 當對他人的情緒到不自在,會急著解決或搓掉問題,而不是認真傾聽
  • 作者建議應壓抑以下的衝動:表示你知道他人的感受,指明問題的起因,告訴別人要如何解決問題,不把對方的擔憂當成一回事,用牽強的正面心態和陳腔濫調詮釋問題,誇獎對方有多強
  • 知道他人的煩惱,並不表示你需要替人解決煩惱。通常別人也不是要你替他們想辦法,只是想聽聽他人的意見。你最適合做的事,就是傾聽。努力瞭解對方面臨什麼樣的問題,試圖體會對方的感受
  • 「信實」(開放且誠實)的問題,基本上就是給予支持型的回應,沒有睿智的建議,或是類似經驗的分享,也沒有人提出意圖導引或影響當事人想法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為了幫助當事人更深入自己的內心(不是具體的問法,像是“你為什麼不離婚”,而是“你想怎麼做”讓對方說明)

13 錘骨、砧骨和蹬骨──聲波化為腦波的過程  

14 當注意力超出預算時──分心上癮  
  • 家庭晚餐方案:家人一起用餐時不帶3C、專心傾聽

15 沉默值兩個銅板──無聲的力量  
  • 聽人說話感覺似乎花更多時間,其實反而更快、更輕鬆,犯的錯也更少
  • 如果你可以忍耐二十四小時不說話,你就能學會成為更好的聽眾,你會發現你說什麼不重要,別人說什麼才重要

16 為什麼八卦對人有益──傾聽的道德問題  
  • 傾聽對關係不可或缺,我們很容易發現那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 最後悔的事是忽略我們所愛的人。關係最常因為疏忽而失敗,而疏忽的一大類型就是缺乏傾聽

17 什麼時候該停止傾聽  
  • Herbert Paul Grice:人會不自覺對對話抱有某些期待,一旦期待落空,我們就不想繼續聽下去。他列出期待的四個原則
1、質的原則:期待聽到真話
2、量的原則:期待得到新資訊,但又不會多到超過負荷
3、關係原則:期待對話切題,符合邏輯
4、禮貌原則:期待對方說的話長短適中、清楚、有條理
  • 違反格萊斯四原則的人多半不是不善說話,而是不善傾聽(沒錯,這種人都超會講,跟本不在乎別人想不想聽,就一直講下去)
  • 不只是對方說話時應該傾聽,自己說話時也該打開耳朵聽(觀察對方的反應)
  • 鑽牛角尖通常是缺乏安全在作崇,而非發自內心的省思。當你反覆想著你對某人說的某些話的感受,而不去思考是何種感受促使對方這麼說,你就知道自己犯了這樣的錯
  • 想想生命中那些你很難認真聽他們說話的人,問題出在哪。只要找出理由,還有這些理由是否反映了你是什麼樣的人,更甚於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同時也要知道,人都會變。當你真心傾聽時,你對他們的看法就會改變。在你決定不再傾聽之前,先努力看看,通常都會有些收穫

心得
聽和說是人際關係裡很重要的一環,市面上的書大多在教人怎麼說,但很少有人跟你說聽也很重要,尤其是最親近的人,當對方不傾聽時,無疑是在扼殺這段關係

讓我有點頭痛的是有種人,只要一按下播放鍵,他根本不在乎你想不想聽一直講下去,他講的話己經重複好幾百遍,不需動腦就可以滔滔不絕,內容有可能是他的創業史(遇過哪些困難如何克服)、他的經歷(民國幾年、當兵、學歷、得什獎記得一清二楚)、推銷安麗時自己講的很投入很感動,或是一直在臭屁。這不是聊天對話,是強迫你聽你根本不想聽的東西,對方可能是長輩、客戶,很難直接叫他閉嘴。我還在詢問如何有禮拜的停止這種對話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