ヘンタイ美術館
作者: 山田五郎, 小山淳子
內容簡介
看簡介會以為這本書有許多變態八卦之類的有趣小故事,並沒有。內文是為了變態而變態,而簡介又更誇大變態這件事,所以全刪。基本上就是用對話+八卦的方式簡短討論12位藝術家。
筆記 + 自己補充的資料
Chapter 1 文藝復興三大巨匠,誰最變態?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 文藝復興是一場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即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擴展至歐洲各國。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雖然它們都是一系列的仍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和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 這時期最能代表身分的題材是宗教畫和歷史畫,基本上都是接受委託才畫,能接到梵諦岡的訂單最了不起,走路有風。
- 宗教繪畫是在識字率低的時代,用來傳教的方式,所以主要金主是教會。
- 西洋古典繪畫的特徵就是運用透視法和明暗對照法,以色彩濃淡漸層來表現立體感。
- 忍者龜裡的三隻。
- 這三位太有名了,他們的作品就不放照片了。
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
- 名作:
《蒙娜麗莎》(Mona Lisa,1503 ~ 1519)暈塗法,沒有輪廓線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語:l'ultima cena/英:Last Supper,1494 ~ 1498)蛋彩畫
- 作品少,看完這本書覺得達文西是個很自我且沒責任感的人,一度懷疑達文西是否真那麼厲害,但他的作品還是有實力的。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 名作:
《西淇汀禮拜堂天頂壁畫》(The Sistine Chapel Ceiling,1508 ~ 1512年)濕壁畫,畫了四年,畫到脖子僵直無法彎曲。《創世紀》就在這裡
《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1534 ~ 1541)濕壁畫
《大衛像》(David,雕像)
- 特色:作品人物渾身肌肉
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
- 名作:
《雅典學院》(義大利語:Scuola di Atene/英:The School of Athens,1509 ~ 1510)
- 拉斐爾 = 古典。工作室請了許多學徒,大量作畫,且社交手腕好,訂單多,產量是這三人裡最多的一位。(他最會做生意)
Chapter 2 錦上添花的巴洛克,誰最誇張?
【卡拉瓦喬、魯本斯、林布蘭】
- 巴洛克藝術(義大利語:Barocco,英語:Baroque)是歐洲17世紀時的一種藝術風格,運用誇張的運動性和清晰可辨的細節在雕塑、繪畫、建築、文學、舞蹈和音樂等領域來營造戲劇、緊張、繁瑣、恢宏的效果。這種風格於1600年左右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隨後便散布到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巴洛克風格的流行與成功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鼓勵有關。為了回應當時興起的宗教改革,教會在特倫托會議上決定藝術應當直接地充滿感情地表達宗教主題,用宗教美術來挽回信徒。巴洛克的特色是:豪華、花俏、戲劇性、光與影、明亮對比。
- 巴洛克建築與藝術的代表是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代表作為《The Ecstasy of Saint Teresa》(這幅畫在開車)
《聖馬太蒙召》
《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1599-1600, 卡拉瓦喬
《手提歌利亞頭顱的大衛》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Caravaggio》
1610, 卡拉瓦喬
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1599-1600, 卡拉瓦喬
《手提歌利亞頭顱的大衛》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Caravaggio》
1610, 卡拉瓦喬
- 義大利人,個性火爆、喝酒鬧事、殺人逃逸(通緝犯),跑到馬爾他島後跟當地騎士發生口角被關,然後逃獄,後來向某位樞機主教金主求特赦,小命保下來了,但在返回羅馬途中慘死路邊(現世報)。
- 特色:背景強調黑色,明暗對照法。上上圖,運用聚光燈的光線來表現戲劇性瞬間。
- 上圖飾演頭顱的是卡拉瓦喬本人,雖然他是問題人物但繪畫功力實在太好,以前義大利十萬里拉的鈔票上印有卡拉瓦喬大頭(不是上面那張)及畫作《水果籃》。
《法厄同的墜落》
《The Fall of Phaeton》
1604-1605, 魯本斯
《The Fall of Phaeton》
1604-1605, 魯本斯
《瑪麗在馬賽港登陸》
《The Disembarkation at Marseilles》
1623-1625, 魯本斯
《The Disembarkation at Marseilles》
1623-1625, 魯本斯
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
- 法蘭德斯人(是比利時西部的一個地區,傳統意義的「法蘭德斯」亦包括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的一部分。)
- 特色:強調運動、顏色和感官。魯本斯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壇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有關神話及寓言的歷史畫聞名。畫風一樣是採用明暗對比的方式,但比卡拉瓦喬明亮。
- 瑪麗麥迪奇(Marie de Medici)向魯本斯訂一套系列畫作《瑪麗麥迪奇的生平事蹟》(Marie de Medici cycle)共22副畫,但她老公亨利四世的系列則因瑪麗被兒子監禁而無下文。魯本斯用神話包裝她的平凡,不僅讓客戶滿意,也成就自己的名聲。
---
《夜巡》
《La ronda de noche》《The Night Watch》
1642, 林布蘭
《La ronda de noche》《The Night Watch》
1642, 林布蘭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林布蘭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林布蘭
林布蘭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
- 荷蘭人,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疊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 《夜巡》是被詛咒的畫,三度被破壞,有兇手稱是受畫中女孩所指使。而林布蘭畫完《夜巡》後,人生際遇急轉直下,太太過世,和孩子的保母上床後愛上年輕女傭,被保母提告不履行婚約,敗訴賠錢,最後破產。
Chapter 3 理想與現實,哪一邊最露骨?
【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庫爾貝】
- 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所奠定的西洋繪畫,經過巴洛克等時代,在四百年之間蓬勃發展。然而進入十九世紀後,短短一百年內,這些西洋繪畫的傳統竟又面臨瓦解。本章節介紹的是十九世紀前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畫家
- 過去的美術都是由有錢有勢的國王、貴族、天主教教會所贊助。革命讓階級翻轉,同時形成了美術的大眾市場,一般市民所喜歡的風俗小品、風景畫和肖像畫受到歡迎,逐漸取代宗教畫、歷史及神話畫等大型畫作。同時因為相片的出現,栩栩如生的畫風已不再重要,十九世紀後美術中心也轉移到了法國(之前是義大利或荷蘭)。
《王座上的拿破崙》
《Napoleonon his Imperial throne》
1806, 安格爾
《Napoleonon his Imperial throne》
1806, 安格爾
《瓦平松的浴女》
《La Grande baigneuse;或La Baigneuse de Valpinçon》(法)
《The Bather或 The Bather of Valpincon》(英)
1808, 安格爾
《大宮女》
《 La Grand Odalisque》
1814, 安格爾
《 La Grand Odalisque》
1814, 安格爾
安格爾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
-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一位領導人,雖然當時美術改革運動興起,但他仍捍衛古典繪畫。
- 拿破崙那幅畫被批僵硬(我倒覺得是姿勢古板、老派)然後從此黑掉,不管畫什麼都被嫌。後來靠《路易十三世的誓約》(Louis XIII de la prestation de serment)(因為這幅畫模仿拉斐爾)鹹魚翻身,取回話語權,原本被嫌的要死的畫也變成好棒棒。
- 安格爾鹹魚翻身後,就開始排擠德拉克洛瓦,因為兩人的風格不同,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主張重視形式,以穩定的構圖理性描繪;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義,主張重視色彩,以跳躍的構圖表現情感。
- 女性的長背脊是他的招牌
《自由領導人民》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法)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英)
1830, 德拉克洛瓦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法)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英)
1830, 德拉克洛瓦
《阿爾及爾的女人》
《Women of Algiers》
1834, 德拉克洛瓦
《Women of Algiers》
1834, 德拉克洛瓦
《阿爾及爾女人》(O版)
《The Women of Algiers》(Version 0)
1955, 畢卡索
《The Women of Algiers》(Version 0)
1955, 畢卡索
- 浪漫主義畫家,非常欣賞荷蘭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強烈色彩的繪畫,並受到同時代畫家傑利柯的影響,熱心發展色彩的作用,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畫作對後期崛起的印象派畫家和梵谷的畫風有很大的影響。
- 浪漫主義特徵:繪畫主題不是聖經、神話或歷史故事,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事實,與其講究知識或道理,應該要更重視知覺和情感,戀愛至上。
- 《自由領導人民》:畫同時代、筆觸粗糙、色彩強烈、沒有古典的均衡美感,影響了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30年後寫成著名的文學作品《悲慘世界》(1862)。該文學作品是對德拉克羅瓦畫作的呼應。這幅畫曾被印入法國政府發行的100法郎的鈔票和1980年的郵票上。
《畫室:概括了我七年藝術和道德生活的真實寓喻》
《L'Atelier du peintre. Allégorie réelle déterminant une phase de sept années de ma vie artistique et morale》(法)
《The Painters Studio》(英)
1855, 庫爾貝
《絕望的人》
《The Desperate Man》
1843-1845, 庫爾貝自畫像
《The Desperate Man》
1843-1845, 庫爾貝自畫像
《沉睡》
《Le sommeil》
1866, 庫爾貝
《Le sommeil》
1866, 庫爾貝
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
- 現實主義畫派的創始人。主張藝術應以現實為依據,反對粉飾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
- 有一幅名作《世界之源》(法:L'Origine du monde,英:The Origin of the World,1866)非常直白的寫實畫,席勒在他面前真的不算什麼。
- 1871年因推倒拿破崙戰勝紀念柱,被處六個月徒刑及賠償重建經費32.4萬法郎(巨額!!),分33年分期付款,於1873年逃亡至瑞士,但酒喝太多造成肝硬化,1877年12月31日過世,該日是分期第一期的期限。
Chapter 4 撼動美術史的印象派,變態之王爭霸戰
【馬奈、莫內、竇加】
- 印象派(法語:Impressionnisme),是指於1860年代法國開展的一種藝術運動或一種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
- 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梵谷、高更、塞尚等,放棄了視覺性的現實主義,改以筆觸表現情感與世界觀,將自由的視點等表現在作品中。
《草地上的午餐》
《Le Déjeuner sur l'herbe》(法)
《The Picnic》(英)
1862-1863, 馬奈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法)
1882, 馬奈
《吹笛子的少年》
《Le Joueur de fifre》(法)
1866, 馬奈
馬奈 É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
- 臉很方
- 馬奈是印象派的精神祖師爺但他的畫風應屬於古典的寫實派,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但馬奈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裸女自然的坐在穿西服的紳士當中。馬奈很明顯的表示出,印象派並不僅僅靠繪畫技巧來與眾不同,主題也可以重新思考的一個概念。馬奈不單單是想要創新,他思考的其實是如何將古典活用於現代。
- 《草地上的午餐》呈現的明暗交錯顯然已注意到光的變化,使它被視為印象派畫作的先驅。該畫背景沒有深度,幾乎沒有陰影,給觀眾的印象是現場不是發生在戶外,而是在一間畫室內。裸體女子與卡巴內爾或安格爾作品中肌膚光滑無瑕的女性相去甚遠。這幅作品介乎於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之間。由於兩位男士穿上十九世紀的時裝,即西裝,所以這畫包含寫實元素。這畫的背景模糊不清,細節被簡化,因此這畫屬於印象主義的。
- 《草地上的午餐》參選沙龍時落選,被評審評為「不三不四!」,因為那位裸女。過去只有宗教或神話畫才容許畫裸體,但這是寫實畫,被認為不道德而嚴厲指責(好虛偽)。
《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872, 莫內
《打陽傘的女人》
《Le promenade》
《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
1875, 莫內
《睡蓮池》
《Le Bassin aux nymphéas》
《Bridge Over a Pond of Water Lilies》
1899, 莫內
《罌粟花田》
《Poppies at Argenteuil》
1873, 莫內
莫內 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 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印象」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
-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此外,他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曾長期探索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描繪。
- 莫內尊定了色彩分割的技法,過去西洋繪畫都著重於盡可能看不出筆觸,以柔順的陰影修飾。而色彩分割法是刻意凸顯筆觸的色塊做連續性的排列,刻意留下筆的痕跡。色彩分割的另一個革命性重點就是,顏料擠出來就直接使用作畫,不混合顏料,而是利用觀看者腦內混色的「視覺混合」效果,例《蛙塘》(La Grenouillere)
竇加 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暱稱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
- 竇加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他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他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
- 芭蕾是當代美與色情,十九世紀的社會風氣,還不容許富家少爺娶舞孃進門,只好把舞孃當情婦包養。例如上上張圖,坐在右邊那二位男仕就是包養舞孃的大叔(書中寫的)
(以前覺得印象派很美,長大後反而不喜歡印象派)
補充資料
【BOOK】西洋美術鑑賞術:主要講美術史上主要派別的發展、特色及代表畫家
名畫的構造:教導如何欣賞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