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と內臟:自己、世界、時間
Skin and Viscera: Self, World, and Time
展期|2025.10.3 - 2026.1.18
地點|南美館2館
官網展覽介紹:
本展覽從皮膚與內臟的感知為起點,試圖將自我、世界與時間組織起來。肯定身體接觸和感官經驗,透過從中所產生出來既神秘又具象徵性的表現,探求自我於現代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面對世界的方法。
同時參照當代藝術的重要理論和思想,引介十位傳承自草間彌生以來的歷代創新藝術家精神的日本新一代女性藝術家。
這些女性藝術家,在超越男性的性與威權鬥爭的平權社會(扁平社會)中,探索自身,創造出追求新的存在意義的作品。草間彌生在其自傳《無限之網》中曾寫道:「不應該受到舊道德的束縛,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展現了在自由中求生存的強力表現。這種精神也引起迴響,成為當代藝術家們的重要課題,且深深影響著他們的創作。
/
山下茜里
上圖是一個巨大的嬰兒,身上長滿眼睛,靠近頭的地方眼睛越大,靠近腳的地方眼睛越小。他正朝著有光的地方爬行,生命對未知的原始渴望
《超越肌膚》
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一定要現場看,遠看紅紅一片,近看是立體有層次感的作品
將一個人的外層皮膚、毛髮剝除後,看不出種族、年齡與性別的表徵,剩下鮮紅的肌肉與血管,一種中性的存在,探討「人」的本質
在最底層畫上眼睛,然後使用蠟染的方式,一層一層勾勒出骨格、血管,人體交疊,感受到來自深淵的凝視,有種會被吸入畫中的錯覺
看牆上的文字簡介同時瞄了一眼藝術家的照片,白短髮,哦,是位老太太啊,看作品時心想,天啊,這位老太太的作品好前衛!!
最後看影片時發現自己老花,人家明明是藍短髮的少女,才28歲
/
《植物的記憶》圖片來源:南美館FB
佐々木類
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將植物夾在玻璃板中進行燒製,在燒製過程中,空氣、水、植物開始產生變化,呈現出大小氣泡、顏色變化的現象,而植物在這過程中消逝,只留下白色的身影
/
《無盡的喜悅》
小林萬里子
很大、很療癒
這件作品曾在戶外展出一個月,經過風吹日晒,退色、風化在作品上留下時間流動的痕跡,藝術家後續的修補又為他帶來新生命
/
留守玲
藝術家運用金屬熔接與熔斷陽剛的技術,將鐵轉變成細膩多層次的作品
/
才仁.夏爾帕
這次的意外收獲
/
- 看了好優秀的作品,開心
- 沒看過《葬送的芙莉蓮》,所以展覽介紹使用《葬送的芙莉蓮》的啟發我是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腦中自動刪掉這幾個字只看後面的文字
- 一定要看展間外的影片,藝術家會說創作過程與理念,看完才會更了解作品
- 沒看過《葬送的芙莉蓮》,所以展覽介紹使用《葬送的芙莉蓮》的啟發我是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腦中自動刪掉這幾個字只看後面的文字
- 一定要看展間外的影片,藝術家會說創作過程與理念,看完才會更了解作品
原本以為南美館中間大天井+玻璃天窗,熱空氣上升後1樓應該最涼,樓上最熱,結果是1樓最熱,2、3樓比較涼,w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