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Olafur Eliasson: Your curious journey
展期|2025.6.21 - 9.2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展覽室
早上看完奈良美智,下午趕場看《你的好奇旅程》
上一場純感受,這場要思考,也有幾樣作品可以互動
一進入北美館就會看到一台風扇懸掛在大廳中間擺動,如果沒有外層的防護罩他就是血滴子😆
之前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跟著風扇一起跳舞,還有小朋友跟著風扇跑來跑去很可愛,原來這是其中一個展品
以下淺藍色文字內文取自導覽手冊
《多重影子屋》
2010
木材、金屬、織物、LED燈(橙色、紅色、藍色、綠色)、
玻璃、投影幕、透光投影幕
尺寸依場地而定
《多重影子屋》由多個隔間、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投影幕以及多種顏色的燈光構成。當走入其中
一個隔間時,我們的輪廓會隨著燈光互動投射到布幕上;而從隔間外,則可見到其他影像交
疊的效果,猶如傳統皮影戲的演出。藝術家錯位運用不同色彩的光源與屏幕,展現出豐富多
變的光影交錯與色彩混合效果。《多重影子屋》除了呈現燈光與影子的動態變化外,也鼓勵我
們參與其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大家走到這個展間都會在燈光前擺動,這個女生很投入一直跳舞,跳到旁邊的人都退到一旁看她。她停下來才發現所有的人都在看她,有點受驚嚇小小聲地說:怎麼只剩我在跳
《苔蘚牆》
1994
馴鹿地衣、木材、鐵絲
尺寸依場地而定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典藏
《苔蘚牆》是一面覆蓋著馴鹿苔的牆。馴鹿苔其實是一種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的地衣,常見於
冰島等高緯度地區。當地衣乾燥時,它會收縮並失去鮮豔色彩;而一旦澆水,便迅速膨脹、恢
復色澤,並散發出自然的氣息。藝術家將此極地生態景觀大規模展現在臺灣的室內空間中,突破了室內外乃至地理上的界限。透過細看苔蘚的顏色、氣味、形狀與蔓延狀態,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大自然所賦予的生命力。
《美》
1993
聚光燈、水、噴嘴、木材、水管、泵浦
尺寸依場地而定
洛杉磯當代藝術館典藏
《美》透過水與光的互動,創造出彩虹現象。當我們移動或靠近薄霧般的水簾時,隨著視角的
變化,彩虹中不同波長的色彩會依角度而顯現,因此每位觀者所見的彩虹都是獨特的。藝術家
運用極為簡單的機制—一束光與水霧,卻讓每個觀者的體驗截然不同。我們的行動、靜止、
視角與移動,都直接影響作品的呈現,使這場視覺現象始終因人而異,也充分象徵美的本質—因觀看者而生,並隨之變化。
一閃一閃的頻率像是夜店舞池閃爍的強光,就算不會跳,在定格的燈光+酒精的催化下會有種我是diva的錯覺
《單色房間》
1997
單頻燈
尺寸依場地而定
Angsuvarnsiri收藏
《單色房間》將展間籠罩在純粹的黃光之中,將人眼的視覺感知限制在極度狹窄的光譜範圍
內。在這種環境下,物體僅能反射單一波長的光,其他色彩訊息完全消失,世界只剩下明暗
對比。藝術家透過這種刻意的干預,以單色光限制觀眾的感知,邀請我們重新思考視覺經驗
的本質。熟悉的物品在這片光線中變得陌生,空間的感知也隨之被重新定義,迫使觀者以更
敏銳的覺察力觀察周遭的一切。
手機拍出來有一圈一圈的東西,不知什麼原理(手機爛?)在這黃色的光源下待久了眼睛不太舒服,不過我蠻喜歡這個作品,有種我是誰、我在哪的困惑,很迷幻
《立方結構的演化計畫》
2004
白色樂高積木(各種尺寸)、木材
尺寸依場地而定
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典藏
《立方結構的演化計畫》邀請我們使用白色樂高積木,共同構築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在展覽期
間,每位參與者所創建的模型都可能被後來的訪客修改、擴展,形成一個持續演變的建築景
觀。這件作品沒有固定的結局,而是隨著每位參與者的投入而變化。樂高城市的樣貌每天都
不同,隨著不斷加入的創意而持續發展,體現出開放且集體共創的特質。
路過時聽到一位正在拼樂高的民眾對旁邊的人解說某個零件是哪一年出的,真的是高手在民間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