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BOOK】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

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戀、善變、邊緣、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
作者: 陳俊欽

內容簡介
為什麼老闆、主管往往喜怒無常?
為什麼偶像明星常常緋聞不斷?
為什麼網紅為了爭點閱率不惜引戰,甚至以身犯險?

有這麼一群人,善變卻固執、衝動卻堅韌、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他們往往不被了解,或是遭到誤解,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即使臉上看不出來,但情緒變化極快
人我界線不明顯,常過度介入與干涉
因「擁有」感到不安,卻又難以忍受喪失
常陷入一廂情願式的狂熱,想用行動證明些什麼
常過著「舞臺人生」,甚至分不清虛實
不論接納或抗拒,「孤獨」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以上這些,都是「B型人格」特質。

但什麼是「B型人格」?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制訂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中,將人格類型分為A、B、C三大類。一般而言,A型人格的社會互動需求最低,C型人格則很願意為了他人改變自己,至於B型人格,則顯得複雜許多:他們給人的感覺雖頗為親切,但不容易深交;看似關心別人,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B型人格由四個子人格組成:自戀型、戲劇型、反社會型、邊緣型。如果只具備某些子人格特質,但尚未達到疾病的程度,稱為「○○型人格傾向」;若足以造成自己與他人干擾與傷害、已達到疾病的程度,並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確立,則稱為「○○型人格違常/疾患」。

B型人格者常給人這樣的感覺:
◎看似長袖善舞,卻不時散發出難以靠近的氣場。
◎對人我分際的掌握不佳,交淺言深、情緒勒索、若即若離是家常便飯。
◎社會難以理解他們所具備的特質,往往輕易貼上負面標籤。
◎在某種意義上,B型人格是憂鬱症或精神官能症的溫床。

「B型人格」可說是影響最深遠、處處可見,卻又普遍遭到忽視的一種人格類型。他們多半懷著一顆不安定的心、無法停息的靈魂、揮之不去的孤獨感,也往往身陷矛盾、困惑、格格不入,讓他人又愛又恨的處境中,卻又不知該如何應對或求助。

透過本書,不但能了解B型人格及所屬四個子人格的特質和外在表現,也能學會當自己或親朋好友是B型人格者時,該如何應對或提供協助;最終目標則是消除各自的缺點、凸顯專屬的優點,以達到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存。

人格是與生俱來的;認識人格,就是認識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人生之舵再次回到我們手中。就算未必真的能改變什麼,但至少可以決定自己要穿越的命運險阻。

內文
  1、自戀型人格  

「表面特質」
  1. 只關心自己,完全不在意別人
  2. 自覺帶有天命,深信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力都是特殊的,容易對自己的能力、魅力、影響力評價過高,並與現實有明顯差別
  3. 控制欲強烈,喜歡命令別人,態度傲慢而無禮,容易與團體其他成員發生衝突,且難以覺察到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認為是別人在針對他、嫉妒他、處處打壓他

「核心特質」
  1. 有個過度膨脹的自己,但這不是當事人自己能控制的
  2. 並非自私自利,而是眼中只有自己,他們會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來對待,過度關心、沒有界線,甚至當成自己來控制
  3. 對自己的期待過高,患得患失,會嚴重影響心情,不斷尋找能支持「我很優秀」的證據
  4. 有時候不願面對現實,會想出各種方式逃避

  • 自己不願(從自已的自戀中)走出來,別人也沒辦法
  • 看見別人快樂,我就快樂(因為有我的幫忙)
  • 自戀的性格無法忍受「自己也會犯錯」故找對方最不感興趣的話題來聊天(久了沒人想跟他聊天)
  • 要從自戀型人格傾向中獲得解放,最重要的就是領悟:面對現實,你不是什麼特別人物

面對自戀型人格傾向
  • 用最低限度的頻率邀請他加入這個世界(基於自戀特質,他不太喜歡面對真實世界的自己,對他太熱情反而是一種壓力)
  • 把對方的負面情緒回應給他自己(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別人沒義務看你的臉色過活)
  • 不要把他們當成雞蛋呵護
  • 不要試圖用理性來開導對方(對方需要的是平常心與耐心,不是大道理)
  • 不要企圖藉由團體力量帶動他、改變他(把黑紙貼在白牆上,並不會讓黑紙融入白牆,只會讓黑紙明顯,只會讓他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同而抵抗)
  • 可以把對方想成:成長中的小孩正嘗試走入社會

面對自戀型人格違常
  • 不要想點出對方狂妄自大或其他不合理之處(他會認為你在攻擊他而用各種方式來「正當防衛」)
  • 講話時,要避免出現任何可能的威脅字句(一句普通的話,他會自動腦補為:你在威脅我!!他是trouble maker,商家眼中的奧客)
  • 一開口就會講個不停,若想打斷要善用轉移注意力或是幫他接尾,不要直接打斷
  • 性格高度相近才能吵的激烈。若你發現自己容易被激怒,不妨注意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自戀型人格特質

(活在目己的世界裡,覺得自己很重要,我是最好的,愛面子,傲嬌。某些網紅有此特質)
(2022年補充:Amber Heard)

  2、戲劇型人格  

「表面特質」
  1. 情緒、行為反應的變化極快,誇張而不真實,宛若演戲一般
  2. 自己如果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就會非常不舒服
  3. 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也會主動利用各種方法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4. 容易透過具性暗示或挑釁的言行態度與別人互動
  5. 經常說一些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話,卻缺乏實質內容
  6. 容易被暗非或煽動,但相對的,也擅長暗示或煽動別人
  7. 容易過度高估自己的親和力,但實際上卻故不到

  • 連自暴自棄或生病也帶著誇張的成分
  • 舞臺是戲劇型人格傾向者的母親,跟母親不要太黏,過度依賴會長不大,也不要太遠,會失去力量
  • 戲劇型人格傾向者在生命的長河中,很容易出現吸引仰慕者的片段時光。一旦有過這類經驗,就很難忘懷;偏偏,那種經驗是有毒的(小心過度稱讚)

面對戲劇型人格
  • 不要隨對方起舞
  • 當對方把聚光燈移開時,直接與對方對談,讓他明白你的感受
  • 不要指責對方虛偽
  • 不要挑動對方情緒

(網紅、瓊瑤筆下的人物、直銷、政治人物)(2022年補充:Amber Heard)

  3、反社會型人格  

特徵
  1. 無視於他人存在,透過帶有敵意與攻擊性的行為等,逕自侵害他人權利
  2. 這些敵意與攻擊行為可能早從幼年時期就開始出現
  3. 患者容易因為衝動而出現暴力或危險行為
  4. 患者幾乎難以從惹是生非的懲罰中得到教訓,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犯錯
  5. 患者不會對於自己的犯行感到後悔
  6. 患者通常不認為自己需要對犯行負責,還會責難受害者,認為他們才是造成一切的主因
  7. 新聞人物

  • 診斷反社會型人格違常的時候,會更加倚重患者過往的生命史
  • 善於說謊
  • 功利主義的反社會型人格傾向者,靠著身上的狼性,很快就能踩在其他循規蹈矩的人們頭上快速向上爬,並且問心無愧,動作毫無遲疑

面對反社會型人格
  • 理解對方的功利主義本質(他們永遠都是以自利為出發點)
  • 不要輕言放棄自己的權利
  • 不要被對方的魯莽與衝動所傷(這是他們的本質)
  • 和其他親友保持一樣態度、團結一致(他們很擅長分化身旁的人,互相攻擊,自己成為最大贏家)
  • 如果要當說客,可找異性親友去說服

(輕微的就是公司中會搶業績的賤人同事,嚴重的就是出現在社會新聞中的人)

  4、邊綠型人格  
  • 患者有「身處異鄉的極度不適感」,在這裡會感受到巨大的焦慮,找不到壓力源頭,為了對抗這種感覺,他們的做法是:割腕。割腕的目的不在自殺,而是藉由自我傷害產生的痛苦來轉移內在的極度焦慮,但他們不覺得疼痛,反而有種緊繃到極點後獲得釋放的平靜
  • 另一種常見的是「親密關係的突然消失」,患者突然對自己的重要關係人失去信心,強烈恐懼對方不再愛自己,就像面前的桌子突然消失一般感到害怕
  • 「焦慮感來臨時,想找個地方躲起來」
  • 認知功能出現變異,他們眼中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必然是壞人;不是完全愛他,就是完全不愛他;如果不是全然擁有就是全然沒有,完全沒有中間地帶
  • 無來由的焦慮、情緒犯濫、災難性思考、徹底崩潰、衝動行為、事後自責悔恨、自我傷害、嘗試修補關係。恢復正常後,以上循環再重來一次
  • 這種非黑即白的特質會對團體產生分化現象,吸引某些當下他認為是好人的人來圍攻他認定為壞人的對象
  • 極度依賴治療者,一旦沒得到治療者的關懷,就會崩潰割腕、攻擊對方
  • 認識自己會把「想像中的恐怖預期」當成「真實已發生的事」來身歷其境,實際上什麼都沒發生

面對邊緣型人格
  • 了解當事人的關係障礙與相關思考邏輯
  • 明白他無法因你的大力協助而輕鬆渡過難關
  • 對同性敵意較高(千萬要把持住,不要一路安慰到床上去)
  • 和其他親友態度一致(他們也擅長分化、控制人心)
  • 支持患者穩定就醫
(電影《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女主角就是邊緣型人格)

  如果親朋好友有B型人格,我該怎麼辦  
  1. 讓他知道自己是B型人格
  2. 好好討論這樣的特質
  3. 鼓勵對方走出來,適應這個世界

  • 面對B型人格特質時,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他「產生意義與價值」,讓自己學習以某種方式產生意義和價值,與社會達成共識,進而適應社會。

心得:
當初看書名以為是血型書,拿到手才發現講的是人格,誤會一場,但還蠻有趣的。

推薦另一本書《渣男,病態人格》作者王俸鋼醫師,一本理論一本實務,可以搭配一起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